箱包皮具行业面临新一波压力-123
全站搜索:
箱包皮具行业面临新一波压力

点击:511  发布时间: 2014-05-14 17:09:29

箱包皮具行业面临新一波压力

近期,有关裕元等加工厂工人集体要求提高待遇的事件在全国范围渐次上演,这对于面临土地、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的国内皮革皮具行业而言,无疑雪上加霜。在安然享受三十多年的人口红利后,皮革皮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到了转型升级的节点。在用工荒加剧的背景下,以90后为主体的产业劳工大军,不再像父兄辈般逆来顺受、任劳任怨,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们从小接受网络自由流动信息的熏陶,权利意识浓厚。这对于业者而言,不仅是管理成本的提高,也意味着工资待遇、员工社会福利等成本的上涨。当前,国内皮革皮具行业品牌孱弱,整体缺乏核心竞争,员工权利意识与行动的兴起,将在某种程度对行业发展形成压力。因此,未雨绸缪,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成为行业发展与突围的当务之急。
  
  无独有偶,这种现象也在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蔓延。日前,中山格兰仕工厂被员工打砸,参与者有上百人。而因为微波炉扩产,这个工厂今年年初才刚刚投产。格兰仕曾经是叱咤中国小家电行业的“价格屠夫”,如今被指因低薪而遭员工打砸。
  
  包括皮革皮具行业在内,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内销不畅、“人口红利”逐渐流失的大背景下,进入了严峻的调整期,类似现象未来可能会再度上演。业内分析认为,单靠拼低价、拼规模,员工低薪低福利的旧有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应该从粗放式经营向品牌化经营转型,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行业必然面临的用工短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开放,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来了三方面的影响:
  
  一、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国内地转移,以及本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兴起,使得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增加;二、企业的增加除了直接增加简单劳动力需求之外,尚需要增加相当的技术工人、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生产企业的增加意味着服务力的增加,因为有更多的人员和金钱涌入,这也带来大量的用工需求。因此,近几年来,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持续增长之中,其中大部分是简单劳动力。
  
  眼下这波“用工荒”不仅波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连一向是劳工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也难以幸免,各地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招徕工人、留住工人。个中原因自然千差万别,有返乡创业的、有就地务工的、有改变打工目的地的……但综观种种社会经济因素,眼下的“用工荒”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结构荒”,“荒”在没有适应一系列的结构变迁。
  
  近年来,国内经济格局日趋变化,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到哪里,岗位自然就流动到哪里,这也意味着此前需要“孔雀东南飞”的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了。而与此同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无论是未及转移的产业,还是升级后的产业,均需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于是务工意愿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带来区域性“用工荒”,哪里“用工荒”严重,也就间接说明其产业转移有待推进。至于大学生就业难依然未见缓和,则是产业升级仍没有上来,与之匹配的就业岗位不足所致。
  
  成本上涨多招突围
  
  此次劳资风波的当事企业宝成因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近年来连续将生产线往东南亚转移,并于2012年在中国大陆砍掉51条生产线,大约占其在大陆生产线的20%。宝成方面亦称,虽然宝成去年度合并营收表现依然稳定,惟由于工资成本持续上扬,以及对于制鞋业务所进行的产能迁移及调整,致影响短期营运效率,另通路业务则因中国运动用品的消费市场须赖折扣活动刺激销量。
  
  对于因成本上升造成的国内皮革皮具行业经营困境,从政府到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破解。据了解,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制订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反复修改即将出台。更多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有望推出,涉及财税、人民币贸易结算等领域。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应该在财税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出口退税方面应“有保有增”,保持传统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适时适度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注重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还应将加大对新兴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据悉,商务部目前已选取约30个国家作为今年及未来若干年外贸多元化战略重点突破市场,力争到2015年,我国与欧美日等传统市场以外的市场贸易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对欧、美、日、港的出口占比已从10多年前的75%降至60%。
  
  而以往依靠“廉价出口”的发展模式,目前亟待转型;“培育做自主品牌不但可以提高利润,也可以"出口转内销"两条腿走路应对国外需求下降。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为摆在所有皮具出口企业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躁动
  
  从农民工的角度来说,眼下的“用工荒”不仅有农民工代际结构变化的因素,也有权益诉求结构演变的原因。与“第一代农民工”“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赚钱谋生的诉求不同,80后、90后为主的“第二代农民工”的诉求已然出现方向性转变——赚钱的同时,他们也向往都市的生活方式,渴望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但如今,他们在城市中依然未能走出低工资、低待遇、低保障、低权利的生存状态,诉求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无疑会阻挡他们走向城市的脚步,略微加点工资、改善一下住宿条件,无法承载他们的“城市梦”,说白了,这也是一场“权益结构荒”。尽管制造商为解决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问题绞尽脑汁,但预计这种趋势仍将继续恶化。
  
  农民工如今在家乡省份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这加剧了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供应紧张的局势。这些新的机会是中央政府出台政策的结果,这些政策旨在推动内地发展,以缩减内地与沿海富裕地区的收入差距。“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内地省份创造了就业机会,对那些过去把孩子留在家中、去广东的工厂里打工的妇女们来说,这种机会尤其具有吸引力。
  
  制造商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人们对工作变得越来越挑剔,因为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开始变得对工人有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与前几代农民工相比,年轻的工人们也更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厂工作。
  
  智能手机、微博以及风靡中国的社交媒体服务微信的爆炸式发展,让工人们更容易知道哪些工厂可以提供更好的待遇,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底气。人口结构和经济趋势引发了珠三角地区薪资上涨,也在迫使跨国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对供应商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它们削减成本、或直接接受更低的利润。
  
  行业或将面临下行压力
  
  皮革皮具产业集群以小企业为主,技术和科研投人严重不足,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生产创新能力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少,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和企业少,很多是贴牌加工,主要是中、低档产品,生态制品少。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端进行竞争。不少小企业依靠冒牌生产、仿制别人的品牌、款式生存,不规范经营严重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同时,工人缺乏工艺规程意识,普遍没有培训过,大部份厂内产品返工返修率高达60%,成本高,交货期不及时,已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内规模以上的皮革、毛皮及制品、箱包、制鞋行业,进出口都告别了高增长时代,全部下滑到10%以下。当前皮具行业正遭受着经济不景气,成本上升、出口订单下降、贸易摩擦、商业模式受制等多重压力。
  
  在劳动力成本等各项不利因素挤迫下,当前,我国皮具行业正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及挑战。2013年,由于各种成本上升导致出口平均单价上涨,各产品出口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出口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从整个皮具市场来看,出口企业比内销企业日子更不好过。根据中皮协的数据分析,当前皮具外销利润普遍下降,规模以上的皮具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中小企业则有关停倒闭的现象。从品牌来看,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订单缩水严重,且议价能力较弱。这就要求业界加大自主品牌塑造,提升自身竞争,曲线克服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困境。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